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

薈供,消業增福的最好方法


薈供,消業增福的最好方法    第五世多智欽龍洋仁波切 開示


  今天我們講一下什麽是薈供、以及爲什麽要做薈供。

  沙彌和比丘的戒律如果出現了違緣,就通過結夏安居的方式,或者在十五和三十那天,按照規定的儀軌去懺悔罪業,使戒律恢復清淨。那我們用什麽來消除戒律上的一些違緣呢?就是薈供。

  有一種業是自身造成的,有的由心態造成,還有的由行爲造成。這些業自身都有,生來就有。有一種業,是因爲你在某些情况下,接受了某種佛法時産生了一些戒律,却沒能完整地守住,所産生的業,這是一種戒律的業。這種業用什麽來消除呢?最好的方法就是薈供。

  什麽叫薈供?真正的薈供,要有勇士和空行在場,要供養價值十兩黃金的供品,數量要達到十萬遍以上,才能稱得上。現在做的這個,我們也希望它是薈供。這裏有男師兄,也有女師兄,這裏面,希望有勇士和空行在場。如果是這樣,即使供品價值達不到,數量也達不到,但是百分之六七十的功德是有的。因此,大家儘量去參加。

在財富面前隨緣安住


在財富面前隨緣安住  達真堪布

    作爲一個修行人,我們不能貪圖他人的財物,尤其是富人的財物。人家住別墅,自己也想住;人家開寶馬,自己也想開。富人具足了很多擁有,那是他自己修來的福報,我們應該隨喜,不應該嫉妒。自己也欲求這種生活方式,是不如法的。

    世上有富裕的人,也肯定有貧窮的人,這很難平衡。因爲緣起就是這樣,萬法就是這樣,有高低、有好壞、有善惡。這個問題誰也解决不了,佛也解决不了,這是衆生的業力。每個人都有業,有共業,有個業。我們都投生爲人,都轉生到中土,這是我們共同的業,也是共同的福報。但是生于中土的這些人,也有各自不同的福報,也在感受著不同的業果,過著不同的生活。各了各的緣分,各過各的日子,各盡各的責任,這是做人的標準,也是一個修行人應該保持的一種狀態。

    有的人非常有錢,但却非常吝嗇,自己捨不得吃,捨不得穿,捨不得花,非要過貧窮的日子,這也是錯誤的。既然你有這個緣分,有這個福報,也不應該吝嗇不舍,一切隨緣嘛,該了的要了。若是沒有這個福報,沒有這個緣分,也不强求,不用給自己增加壓力,增加煩惱。過自己平平淡淡的日子,多好啊!人的一生的快樂,不是在房子上,不是在車上。你買一套房子,買一台車就幸福了?就解脫了?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問題了?

以持咒就能召來佛力,可以作無量的事業


以持咒就能召來佛力,可以作無量的事業   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

如來名號,是如來秘密不可思議加持而顯現的,是世間利樂的根本,能賜予圓滿的安樂。還應當知道,一切諸佛的心咒,都是如此,是無上的如意寶王,是諸佛的秘密境界,神力不可思議。

法王如意寶曾經說過,心咒不可思議的能力,是他現量看見的。比如:牦牛出血,一持咒,血就止,比藥的力量更强。再比如,大恩上師于成都國際大都會示現心臟病嚴重時,用什麽醫藥都不起作用。後來,上師讓僧衆念一億獅吼咒,念到數量,病就好了。全知麥彭仁波切曾經說過:凡是一切共同世間的行境當中,其餘沒有能和密咒所賜的悉地相同。梵天、大自在、如意樹、摩尼寶等,也不能和咒力相比。在西藏,藏人爲超度亡人,通常會請喇嘛念四十九天的聞解脫儀軌,儀軌當中的精華,就是心咒。在超度過程中,以上師的力量,勾召亡人的分別念,再再念百字明消他的業障,把他超度到淨土去。

針對凡夫衆生來講,諸佛心咒的利生力量,比智慧身還要直接,因爲,一般凡夫很難相應甚深的見修等,但是,心咒誰都會念。

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

清淨心佈施三碗米飯,徹底改變貧窮命運!


 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靜坐時,看見一對七世都是貧窮,名叫須達的夫婦。他們這一世更貧窮,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,每天在垃圾堆裏尋找果皮或其他腐爛的食物,以維持生命。

  須達夫婦有一天在垃圾堆裏,意外地撿到一塊牛頭旃檀。牛頭旃檀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香木,它所燃燒的香氣在十五裏外仍然清香可聞,世間任何的香氣都無法跟它媲美。夫婦倆撿到這塊珍貴的寶貝,非常的高興,就用牛頭旃檀換來了三碗白米飯,因為他們這一生當中還不曾吃過米飯。

  時近中午,夫婦倆就決定把第一碗米下鍋,一嘗米飯的滋味。就在這個時候,佛對舍利弗說,須達夫婦已貧窮了七世,現在因緣成熟了,要舍利弗去度化他們,改變他們貧窮的命運。於是舍利弗就到須達家化緣去了。

  須達夫婦見到舍利弗尊者來化緣,非常的興奮,夫婦倆也自知過去未曾修福德,所以今日才落得如此窮困不堪,今天佛的大弟子來化緣,正是供養種福德的大好機會,千萬不可錯失,就將第一碗米煮成的飯恭敬地供養舍利弗尊者。

逆境是末法時期成就的助緣


我們正處在佛法衰落、隱沒的時期,現在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,比佛在世、佛法興盛的時候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要大成千上萬倍。因為那時環境等各方面的條件都具備,佛的加持力也非常大,很多時候都是釋迦牟尼佛親自帶領大家受戒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受持八關齋戒沒有什麼難度,這是很容易能做到的事。

  但是現在不一樣,到末法時期、法弱魔強的時候了。現在這個社會上魔力特別強,人內心當中沒有什麼正知正見,邪思邪見卻非常嚴重,所思所想都是貪嗔癡慢疑,所做所行都是殺盜淫妄酒。佛不在我們身邊,我們周圍的這些眾生也是福慧淺薄,業障深重。修法的條件很差,造惡業的條件卻非常具備。

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

果報的成熟有三種情況


果報的成熟有三種情況

  果報的成熟有三種情況:現世現報、來世再報、生生世世以後再報。好比我們種莊稼一樣,有些莊稼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收穫,有些莊稼幾個月後才可以收穫,有些莊稼甚至要一年後才能收穫。

  在哪些田裏“種莊稼”收穫快呢?佛講,在福田、恩田、悲田裏播種收穫快。

  福田是佛、菩薩、上師。他們是種福最好的良田,故稱為福田。以他們為對境,無論是修善業,還是造惡業,果報成熟得都非常快,基本上都是現世現報。若是恭敬他們,供養他們,果報非常殊勝;若是輕視他們,傷害他們,惡業非常嚴重。

  恩田是現世的父母。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,以他們為對境做善事或造惡業,基本上也是現世現報。還有其他如父母般的恩人也屬於恩田。不能恩將仇報,要知恩、念恩、報恩,否則罪過也非常嚴重。

  悲田是可憐的眾生。比如對病情嚴重的人,對處在艱難困苦當中的眾生,對處在哀愁、絕望境地的眾生等,做善事了,果報非常殊勝、不可思議。若是不憐憫他們,連一點同情心都沒有,甚至還對他們進行誹謗或傷害,惡業也非常嚴重,基本上都是現世現報。

煙供法


尊貴的 貝諾法王開示煙供法

  人的身上難免都會有不好的氣息,也就是惡的氣,一般通稱為“晦氣”。當一個地方或是國家內常常發生戰爭、殺戮,也會有晦氣產生。而每個人都有元神,和地方的地神、龍王都有接觸,當他們受到晦氣的影響時,同樣地我們也會受到傷害。

  當做煙供時,隨著香煙上飄到無數的淨土中,煙供的天女們,拿著香爐和灑淨的水來供養十方無數淨土一切諸佛菩薩眾,消除所有的濁氣。觀想非常非常廣大的供養。供養後會受到很大的加持,消除我們的惡業。之後佈施給六道一切眾生、冤親債主,讓他們都很滿足,同時也償還冤親的債。當所有的這些邪魔、鬼神攝受到煙供,會袪除心靈的嗔恨心,生起菩提心,不再傷害眾生。然後藉由法的佈施,使自己的心緒解脫,最後將功德回向給六道一切眾生。

  煙供的功德利益——煙供聚資法,為一自利利他,消除障礙,並快速累積資糧之法門。對於平素有修持的行者,聞香能轉煩惱為般若性智;對於無修持的眾生,也可藉由聞香解除饑渴,止惡向善。尤其六道眾生當中,有諸多無形眾生尚會覺如病痛和饑餓,全靠佛教寺廟每天午供、藥食等佈施,才能稍解痛苦。身為一個佛教徒,應修習煙供,普令一切六道眾生聞香得食、向善,分擔如來家業。如此日積月累,將是修行者成就的最佳資糧。行者如誠心精進修法,將獲諸佛、菩薩加持,天龍八部擁護。尤其是人世間的諸惡因緣,可得轉輕、息滅,所求諸事滿願成就。

因改變了,果自然就變了


因改變了,果自然就變了

  我們經常處在這種狀態中:未得到的東西非常想得到,已經得到的東西非常怕失去。這種患得患失也是一種痛苦。這是因為什麼?因為有貪心,有吝嗇心。

   我們都不敢捨棄。你不怕失去、不怕得不到,心裏的這種障礙就放下了;放下的同時,就能夠擁有了,就不用捨棄了。因為什麼?真正的福報就在自己相續當中,在阿賴耶識當中。它不是說捨就可以捨掉的。該得到的一定會得到,不該得到的不會得到的;該是你的就是你的,不該是你的不會是你的。現在你認為自己得到了,其實這些東西不一定是你的,也不一定屬於你的福報,所以沒有必要去執著現有的這些福報。

   我們作為修行人,不要特地去想這個果。為什麼說菩薩畏因,凡夫畏果呢?菩薩不敢種惡因,不敢結惡緣,這是他特別在意的地方。果出現了,能解決的就解決,解決不了的也無法逃避。而凡夫不怕種惡因,不怕結惡緣,只怕感受果報。

   我們現在不能超越因果,但是可以轉變因果。怎麼轉變?從因地轉變。因改變了,果自然就變了。我們生活中有一些坎坷、艱難或痛苦,這時你只想擺脫、逃避是沒有用的。若是通過懺悔,真正把惡因、惡緣消掉了,顯現的果報自然會改變。你要改變這樣的現實,也是要從因上入手,從因地上改變。你想掌握將來的命運,也是從因上入手,從因上改變。你懂得了因果,懂得了這些道理,心態自然就放下了。沒有必要怕失去,怕得不到。

  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什麼?就是儘量去種善根、結善緣。作為凡夫,也許很多時候做不到,還會種下一些惡因,還會結下一些惡緣,但是我們儘量去懺悔,儘量結善緣、種善根,將來就好了。真想改變命運,就要這樣改變。這樣才能改變相續,才能改變命運。如是因如是果,誰造誰受。患得患失、煩惱痛苦是沒有必要的。

關於心的本性


關於心的本性    頂果欽哲仁波切開示

為了驗證無生自性的高地,我們必須溯源而上,認清自己意念的源頭。要不然,一個念頭會帶出第二個念頭,第二個念頭會帶出第三個,永無止盡。我們經常被過去的迴憶所騷擾,被未來的期望所牽引,當下卻毫無醒覺。
    是我們的心,引領我們進入娑婆輪迴的迷途。我們對心真實的本性是盲目的,只知道緊緊抓住自我本性所幻化出來的意念,以致覺性被固化成像是“我”和“他”、“可欲”和“可惡”,以及許許多多其他的概念。這就是我們創造娑婆世界的方式。
    反過來說,如果不讓念頭固化,如果能夠認清念頭的空性,那麼每一個在心中生起和消逝的念頭,都能夠讓我們對空性的體現愈來愈清晰。
    在最冷的冬天,寒凍使得湖川結冰;水變成固態,能夠承受人、動物、和車。春天到來,大地和水溫暖起來,開始解凍。冰原來的硬度到哪里去了?水是柔軟的、流動的,冰是硬的、尖的,我們哪能說它們相同?但是我們又怎能說它們不同?因為冰只不過是固化的水,而水只不過是溶化的冰。